近来几首
自述(二)我无法拒绝两样东西
一个游离在我的体外
在光线充沛的日子里
支配着我的语言、动作
甚至是面部表情
另一个相对奇特一些
夜深人静时
以直截了当的方式
教会我辨别自己的前生
让我相信社会的平庸
相信生到死的过程
只是画了一个空虚的圆
或许你无法理解
剖析一个人的往事
竟要花费如此之大的力气
事实上,一首诗歌的完成
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似乎总在翻新生命的定义
作为卑微的个体我所经历的
就是大寒过后
晚冬即将转入初春
龙年又将退化成蛇
而我清楚的记得某年某月
我曾试图去寻找过什么
尽管还是丢失了
对这些,我已无动于衷
回到故乡之后我能够做的
就是尽量去接受这两样东西
甚至可以接受的更多
比如:阳光、雨水、空气、风
2013.01.26
小树林记事
一、
现在夕阳尚早
我们有足够的时间
欢呼、跳跃 去完成
一个又一个简单的谜题
而五月的风
并不为之所动
依然凝固在三年前的午后
那个时候
树林属于我们
春天也属于我们
二、
当白云浮过头顶
树林暗绿色的光晕
就会沿着记忆的界限发毛、散开
为此,我们必须解答
每一个萌动的念头
产生的原因及结果
那个午后,树林的顶端
遮住了远方的建筑
日渐久远的枝桠
如群蜂般涌向天空
我们与植物的交谈
变得易于进行,而语言
逐渐趋向另一种柔软
三、
再后来你说
光线暗淡的时候
月亮就会浮出水面
我装作毫不知情
在你的指引下,暮色
一点点渗进树林的内部
月光却并未准时到达
依然只是那片飘渺的白云
如同五月和煦的晚风
停留在那个季节的深处
以至于,有些东西已遥不可闻
另一些却原封未动
四、
或者说那个午后的光是静止的
我们的声音也是
最后的结局,藉此不了了之
我还是会不经意间想起些什么
就像追溯自己模糊的祖籍那样
无数日夜的殷勤照耀下
荒草吞没了岁月的足迹
依旧会有新的身影
在小树林陆续出现、消失
成为我记忆的佐证
尽管这些,早已无从考察
2013.02.03[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07[/font]
随记十八
并非因我土生土长
我才说泥土是干净的
五千年前是
五千年后也是
冬天以一场雨水作答
泥土的表面变得泥泞
混杂着别的东西,真假难辨
而一米之下她依然是干净的
继续下去,就会呈现去新鲜的暗黄
如同我与生俱来的皮肤
一直往下,你会接近
秋天苹果的颜色
她们依然是干净的
由此而言,由泥土衍生的事物
应该也是干净的
辽远的草原,凝翠的森林
是干净的
就连蔬菜叶上微小的蠓虫
也是干净的
那么,寄生在土地表层的我们
也应该是干净的
2013.02.04
醉酒之后
让人恐惧的是
知觉的丢失从昨晚延续至今
而额头的伤口一再提示
我曾经胡言乱语
曾经因一场意外
狠狠摔了一跤
曾经因极度不安
呼喊过一个人的名字
借助朋友的转述
我得以了解事情原委
时间已是第二天早晨八点
此时,街道已恢复了往日的精力
而我的肚子是空荡荡的
脑袋也是
2013.02.06
一本书的价值
小时候我也曾翻开过一本书
表情谨慎;动作小心
也曾体会到作者写书的心情
应有的喃喃自语,仰或一声低叹
那些声音在年幼的耳中极具魔力
小时候我也有过类似的梦想
万籁俱寂时铺平一张稿纸
挥动手中有限的文字
努力占满一个有一个瘦小的方格
每一个细节都显得惊心动魄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
我很少想起那些单薄的纸张
最初的梦想连同那份未完成的手稿
逐年泛黄老去,最终
在一个平淡的晚霞中付之一炬
回想起这些的时候正值中午
阳光从遥远的时光断层中醒来
在瞬间抵达这个初春时
假如我再翻开眼前这本书
并且认真的读下去
我熟悉的字句
正以古老的方式依次排开
它们的样子依然那么亲切
又那么令人可疑
我却再也记不起
那些曾让我感动不已的声音
2013.02.19 回到故乡之后我能够做的
就是尽量去接受这两样东西
甚至可以接受的更多
比如:阳光、雨水、空气、风 [b] [url=http://chaobaihe.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48417&ptid=28669]2#[/url] [i]杜鹃晓色[/i] [/b]
问好 回到故乡之后我能够做的
就是尽量去接受这两样东西
甚至可以接受的更多
比如:阳光、雨水、空气、风 我熟悉的字句
正以古老的方式依次排开
它们的样子依然那么亲切
又那么令人可疑
我却再也记不起
那些曾让我感动不已的声音 由此而言,由泥土衍生的事物
应该也是干净的
辽远的草原,凝翠的森林
是干净的
就连蔬菜叶上微小的蠓虫
也是干净的
那么,寄生在土地表层的我们
也应该是干净的 再后来你说
光线暗淡的时候
月亮就会浮出水面
我装作毫不知情
在你的指引下,暮色
一点点渗进树林的内部
月光却并未准时到达
依然只是那片飘渺的白云
如同五月和煦的晚风
停留在那个季节的深处
以至于,有些东西已遥不可闻
另一些却原封未动 才情洋溢,张驰有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