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敬畏汉江到抛洒阳光——湖北十五岚获奖诗歌《穿越汉水(组诗)》赏析
[i=s] 本帖最后由 那木 于 2011-9-2 13:58 编辑 [/i]由敬畏汉江到抛洒阳光
——湖北十五岚获奖诗歌《穿越汉水(组诗)》赏析
田禾曾谈到,写乡土诗,“对乡土要有敬畏感……用心灵用生命用灵魂去感知去领悟乡土,用最真挚的情感去唤醒乡土,并在乡土中找到自己内心里最想要的东西”。读湖北十五岚的诗歌《穿越汉水(组诗)》,我就读出了她对故土的敬畏之心、赤子之情和反哺之爱,以及花童一样抛洒阳光的心情。
(一)
汉江很美,像是系在少女长裙上的一条白腰带。一个人的内心与汉水交互流经,是多么惬意的事情。《穿越汉水》似一瓢水,舀尽汤汤汉江,而我对它的解读,只能掠其一二。《穿越汉水》全诗由相对独立而紧密联系的五个部分组成。
在第一组《抚掌而歌》里,起句如一幅画轴轻轻打开,诗人随即在拟物手法下化为一条鱼而居于诗歌现场的中央:“从河水向西,我进入了泱泱的水泽地带”,然后巧妙用典,“我快步追上了千年以前的精卫”。在诗人看来,精卫是高于一切的真善美的化身,而汉水里的鱼就是我和我的亲人们。“并遇见了/波涛里游动的鱼群和浪花”,“传来神农氏山峰的西风拍打着汉水”,这里嵌入了神农氏,作为农耕象征和图腾,这一用典给汉水带来了神性的光芒。“这时/波光粼粼的河面/也鼓荡着船帆和太公的蓑衣”。再次用典,以姜太公代表的洒脱,蓑衣代表的雨水,来增加历史的厚重和情感的浩大。“……鱼梭佼佼/其中一个必是我的前身或真身/她曾红袖翩翩,从一滴水起身,在风雨中穿行”。我是鱼群中的一条红鱼,穿越古今,血脉于此。“我是旭日的后代,我的体内燃烧着渔火”。“体内的渔火”这一意象非常生动,它是双喻,既代指故乡,又代指火一样的爱。“我的肺叶随彩云摆动,那是一阵微风/把行走的人群吹成了星宿”,用我微薄的爱,点亮每一个人,使汉江的一切梦想成真。被点亮的“他们的眼睛炯炯有神,在继续注视/夜晚,一群白鱼和青虾围着我跳舞”,我的快乐也得到了他们的注视和歆羡。“与我相对的村庄和大地被月光覆盖着/繁衍的喘息在河流和山川中穿插”。这时的故乡,月光柔美,生机涣涣。这一组是交代和铺垫,融入了许多历史与情感元素。
在第二组《等待,消亡或者再次重生》里,集中体现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敬畏之心:“脱去衣袍,脱去了尘愿和枷锁/裸现出纯洁的鳞甲/……他们卸下了全部的重负”。诗人接着向我们描述了江水的喧哗,浪涛像开在夜空的花,芦花像响动的旗子,“插遍曲折的河岸”,然后感叹道,“我的队伍/是流亡的征途里唯一不被埋没的精灵之旅”,反映了作者的游子之情。她继续刨根问祖,并“以一滴水的感恩润泽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让时间来证明自己,“直到消亡或者再次重生”。第二组的尾节体现的是对故乡的反哺之爱:“在阡陌上寻找五谷,我尽量捂住心底的心愿/用每次的眺望连接每座粮仓/那来自大地上的田野和桑榆,以安详的姿态迎接风雨”,她在寄望故乡风调雨顺,福祉无边。
在第三组《合唱之声》里,诗人着重歌颂了汉江所象征的精神及其传承,如,“这合唱一直延续着喂养人类的传统”,岁月更迭,艰苦跋涉,烟火扶摇,靠的就是这种信念。“在太阳一把锁,月亮一支簪”的昼夜里,“打开人们的门扉,那嘎吱嘎吱律响的声波”的劳作中,“将日子调成活命的水与盐味”的生活里,必须坚守汉江的传统精神,“而没落的救赎/像江水中突兀的石矶”。要秉承祖先的睿智,用以创造生活,让故乡在我的感叹和祷告声中,“五谷要丰登,牲畜要旺盛”。作者不是门客,但这样发自肺腑的谏言,加深了对故乡的反哺之爱。
在第四组《和风的脚步》里,作者看到了丰收的田野,“从这群精灵的歌唱中嫁接出枝头悬挂的青果/使目睹的眼光阔于天空与大地”,故乡打开了一个远大世界,她为这样的景象倍受鼓舞。然后笔锋一转,如果回到贫穷,“谁将举起火把”,道出了对故乡的深刻忧思。在她看来,必须“寻找丢失的秘籍”,靠水吃水,找到生存与发展的钥匙。汉江是生命的源泉,可以用它来激发能量,“在耕田他们是牛群,用蹄子播种庄稼,翻新季节/在炊烟他们是云雨,穿风引霭养育儿郎,侍弄村落”。这里的他们,是汉江,是乡亲,是鱼的智慧,是牛的勤劳。
在第五组《乘雪而回》里,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图景:“相见我的原野,面见一群精灵的欢呼/那坐落的森林,坐落的田野,坐落的天空/他们骤响任何的抒情,都来自我曾熟悉的顿挫”。她为故乡而自豪,而欢呼,而相拥,而泪不能禁。曾经的颓废,失望和疏离,都化于血浓于水的亲情里。诗人并不想掩住对故乡的挂念和为故乡奉献的赤诚,“隐蔽在歌声中,暴露在行踪里/情愿抵达故里让我皈依一片雪/做一滴遗漏的水湄,复原我与一群精灵/在尘世里最洁净的模样”。期以花童一样的使命抛洒阳光,唤醒故乡,并成为汉江中最纯净的一滴水。
(二)
整首诗歌庄重唯美,大气沉凝,毫无局促矫饰之态;想象瑰丽,语句别致新颖,自然流畅,活泼灵动,抒情有致;主题思想的多重过滤,使诗句显得醇厚精到,如深潭回响,音乐美与视觉美兼具。作者巧妙地将心情和历史长河中的故事结合起来,让人读来感觉精彩连连,静心享受历史岁月中一片片精彩的篇章,将人类的繁衍长卷中的艰难、喜悦、丰收、希望都蕴含其中,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像一座开采不完的精神富矿。诗歌既有智者沉思的大气之感,又有小女儿般活泼可爱的灵气。作者自己也曾经说过:“摸着我心跳的人,他就是血液。其实汉水就是养育我们的尘世,包括村庄,故土。精卫无非就是代表的一个歌者。我的身后是万般无法舍弃的五谷牲畜,与人周密联系的喂养。因为饱受恩泽,所以必须以爱回报爱。在感恩人的心里,对温暖的东西常常是留恋的。所以,我必须抱着温暖偿还苦难,因为我是精卫鸟,诗歌里我已不是我了。为什么人们越来越留恋故土、乡村,因为那是一份无法消掉的净土。在对比的时空里,心的游走是疲乏的。只当回忆起那些脑海里的图影,抑或残瓦碎片,也都是曾经据守的、一截与骨头一起生长的岁月。没有抵达的岸,怎么知道流水的故事?”作者的这一段话,正好可以诠释她的诗歌的主题思想。
这里,我特意援引了其他诗友的点评作为辅助参考:“有关历史,有关自身,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融入厚重的人文意义,诗歌自身显然已经超越它自身所能承载的力量。”“关于想象,关于思接千载的触角,延伸向我们未知和已知的领域,这首诗歌,时空跨度如此之大,已经是我所见到的相当绮丽和奇异的诗歌。”“一个人原来可以具有如此灵异的‘前身和真身’,生活陡地就有了意味,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和信心。”“在物界其它种属生动而本真活着的时候,高贵的人、自以为是的我该如何‘以一滴水的感恩润泽自己的耐心和毅力/等待时间上的裁决,直到消失或者再次重生’?跟随意象空远的《穿越汉水》,我一直在琢磨,它到底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但还没有完全想出个所以然,突然又笑了:人的世界,注定事与情同时存在,并高度融合。一曲《穿越汉水》,让我们穿越自己,穿越物界,在厚重而不失灵动的氛围中,不由地驻扎于诗脚,眺望一个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的本源。”“一份旷古,辽阔,幽远的意境,在朴实的诗句间构成了穿透人心的震撼。”“作者以空灵的气势,运用自我陈述,咏唱着千百年来的赞歌,表达了一种跨越自然物界之间的不懈的追求,似在叙述着古老的故事,也似在歌唱着人类的精灵。而在今天,就是要做的,还我本原,给世界一个洁净、和谐。”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和视点,说出了我想说而没说出的赞语。
(三)
《穿越汉江》的艺术特色是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即表现手法。诗歌调动了诸多的对比、象征、衬托、暗喻、明喻;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动静结合等等表现手法,其中最亮眼的表现手法有:
复沓手法。围绕一条主线“鱼游汉江”渐次展开。第一组“从河水向西,我(鱼)进入了泱泱的水泽地带”,第二组“我(鱼)领着我的队伍在西行”,第三组“一群精灵(鱼和鱼群)继续合唱,沿着河岸”,第四组“我(鱼)依然在这条血脉畅通的河流上探索”,第五组“我(鱼)将按着河流指出的方向”,无一不是按照“鱼游汉江”的线索呈现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较为隐蔽的“复沓”手法,起到了一咏三叹的强调作用,也为诗歌的脉络及走向指明了方向。
情由、情状、不定情。诗歌是讲究“味”的。情由、情态和不定情是营造“味”的一种联想方式和表现方法。情由,是指有关人物和场景;情态,是人物感情的外在表现;不定情,是指随时变化的用来辅助或强化常情的感情,如忧郁、激动、焦灼等。十五岚的诗歌里,有多处进行了这样的运用。如“从河水向西,我进入了泱泱的水泽地带”。这是情由。“我快步追上了千年以前的精卫并遇见了/波涛里游动的鱼群和浪花,这时/传来神农氏山峰的西风拍打着汉水……”这是情状。“……鱼梭佼佼/其中一个必是我的前身或真身/她曾红袖翩翩,从一滴水起身,在风雨中穿行/……夜晚,一群白鱼和青虾围着我跳舞……”这是不定情。这些意象之间的联想与转递,是诗人对于“鱼”的普遍化处理,从而营造了历史的“古味”和梦幻般的“甜味”相交织的复合味,激活了每个读者普遍存在的感情潜印象。
巧妙用典。将精卫、神农氏、姜太公等典故引入诗歌之中,增强了诗歌的精神向度和历史厚重感。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抽象与还原。抽象的部分,诗歌里呈现较多,最典型的是通过拟物手法,将我抽象为“鱼”。还原的部分,集中体现在全诗的最后一节:“隐蔽在歌声中,暴露在行踪里/情愿抵达故里让我皈依一片雪/做一滴遗漏的水湄,复原我与一群精灵/在尘世里最洁净的模样”。通过还原后的直抒胸臆,更显情感的力度和张度。
(四)
唐朝大诗人王维的《汉江临眺》一直脍炙人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写的是汉江,十五岚写的也是汉江。我无意将十五岚与王维相提并论,但是对同一地域、同一题材的优秀诗歌进行比较还是有意义的:王维写的是汉江流域之貌,十五岚写的是局部之殇之美,即汉江之于自己生命的那一段;王维用的是白描,十五岚用的是素描,更细腻;王维的诗侧重于外部,十五岚的诗侧重于内部;王维的视觉感受居多,十五岚的心灵感受居多,且诗中有很多对故乡的悲悯、忧思、憧憬与歌唱。我爱王维的诗歌,也爱十五岚的诗歌,两首诗歌,两份美丽,我的爱旗鼓相当。读十五岚的诗歌,是幸运的;解读十五岚的诗歌,更是幸运的!限于水平,评论失当之处,还请作者见谅。 附原诗《穿越汉水(组诗)》
文/湖北十五岚
■抚掌而歌
从河水向西,我进入了泱泱的水泽地带
我快步追上了千年以前的精卫并遇见了
波涛里游动的鱼群和浪花,这时
传来神农氏山峰的西风拍打着汉水
波光粼粼的河面
也鼓荡着船帆和太公的蓑衣
在这季风的摇篮里,波浪喧哗,鱼梭佼佼
其中一个必是我的前身或真身
她曾红袖翩翩,从一滴水起身,在风雨中穿行
我是旭日的后代,我的体内燃烧着渔火
我的肺叶随彩云摆动,那是一阵微风
把行走的人群吹成了星宿
他们的眼睛炯炯有神,在继续注视
夜晚,一群白鱼和青虾围着我跳舞
我抚掌而歌,引领这支精灵的队伍
在月光下疾行
远方,绵长的河岸上镶满了人类和遗址
与我相对的村庄和大地被月光覆盖着
繁衍的喘息在河流和山川中穿插
■ 等待,消亡或者再次重生
我领着我的队伍在西行
这是一支生性活泼的队伍
脱去衣袍,脱去了尘愿和枷锁
裸现出纯洁的鳞甲,在我的身后轻装前进
他们卸下了全部的重负,超越了生命审视的美感
夜晚,来自汉水的浪花腾空开满大地
那些响动的旗子插遍曲折的河岸,我的队伍
是流亡的征途里唯一不被埋没的精灵之旅
在水域中静静地穿插和游行
他们同属这个世界,也和世界亲切相融
“因为地狱就在人间,而天堂根本不存在”
在一切刨根问祖和研究归宿中,他们必须
以一滴水的感恩润泽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等待时间上的裁决,直到消亡或者再次重生
我恍惚感觉,这是一群祖先跟在我的身后
在阡陌上寻找五谷,我尽量捂住心底的心愿
用每次的眺望连接每座粮仓
那来自大地上的田野和桑榆,以安详的姿态迎接风雨
如果他们乐于安顿,我愿就此停留,供福祉者宿营
■合唱之声
一群精灵继续合唱,沿着河岸
这合唱一直延续着喂养人类的传统
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合唱的意义
假如在一个莫须有的夜晚,让我跟在精灵的身后
借着他们的歌声撬开天幕,那远而又远的存在
比如一条古老的河流,流淌过无数的黄昏和黎明
也比如有人在跋涉里不断走来走去
风也停不下号角,将烟火中影子吹得摇晃不停
在太阳一把锁,月亮一支簪
打开人们的门扉,那嘎吱嘎吱律响的声波
将日子调成活命的水与盐味,而没落的救赎
像江水中突兀的石矶,与之起伏漂流
那该有闪烁的星辰从渔歌中穿过打磨
显见了祖先的经书被一片远水深深洗礼
谁的唏嘘被一层层波浪接替缝补,并祷告他的后人
五谷要丰登,牲畜要旺盛
■和风的脚步
我依然在这条血脉畅通的河流上探索
从这群精灵的歌唱中嫁接出枝头悬挂的青果
使目睹的眼光阔于天空与大地
并以和风的脚步感受这河流的久远与繁荣
假如再次回到饥饿,谁将举起火把
寻找丢失的秘籍,我的精灵无处不在
没有什么不可以将生存的能力遍布原野
他们从水源而来,塑造出生灵的任何模样
在耕田他们是牛群,用蹄子播种庄稼,翻新季节
在炊烟他们是云雨,穿风引霭养育儿郎,侍弄村落
■乘雪而回
最后的冬天正悄悄推移光景,雪保持未央的姿态
从一声鸟鸣接过起程的路,我该怎样从幽闭的城池
相见我的原野,面见一群精灵的欢呼
那坐落的森林,坐落的田野,坐落的天空
他们骤响任何的抒情,都来自我曾熟悉的顿挫
我将按着河流指出的方向,用温热的目光
深情地拥抱远方……
打开我的身体,即使有废墟
打开我的身体,即使尚存一丝微弱的脉动
汉水之源,我只属于一滴血液的流程
隐蔽在歌声中,暴露在行踪里
情愿抵达故里让我皈依一片雪
做一滴遗漏的水湄,复原我与一群精灵
在尘世里最洁净的模样 好文,分析到位,欣赏。 欣赏【十五岚获奖诗歌《穿越汉水(组诗)》赏析】,那木的评点层次分明,论理清新,文字洒脱,荐。 整首诗歌庄重唯美,大气沉凝,毫无局促矫饰之态;想象瑰丽,语句别致新颖,自然流畅,活泼灵动,抒情有致;主题思想的多重过滤,使诗句显得醇厚精到,如深潭回响,音乐美与视觉美兼具。 《穿越汉江》的艺术特色是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即表现手法。诗歌调动了诸多的对比、象征、衬托、暗喻、明喻;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动静结合等等表现手法……
作者点评到位,颇显力度。 诗评精准。 欣赏诗歌,欣赏诗评。 欣赏缕主精彩的赏析,学习 好诗好评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