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张凡修和张凡修的诗生活
诗中的张凡修和张凡修的诗生活打开诗集《土为止》,就像和从未见面的诗人张凡修小兄交谈,一种亲切睿智的交谈,又像是在唠家常,他唠他的活计,他的手艺,他的心得,他的爱与忧伤。感到他唠的头头是道,活灵活现。感到他唠的就是我的生活,我的感受 我的希望和梦想。他是说话的好把式。同样的话就叫人听得感动 喜欢爱听,这就是一种能耐和区别。唠着唠着,一个质朴认真而又热情睿智精明的新式农民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渐渐清晰起来,浮现于我的眼前。他的诗意生活也渐渐从文字的背后浮现出来,向我展现着现实别致的味道。
他的生活呈现在诗里,在诗歌里得到再现,应该说还是很苦的,有时候是令人同情的。正如我曾经的生活。他不得不算计着过,《算计着过》这首诗,我是《诗刊》上读到的,还抄写下来。现在看了他的后记,知道这是他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段生活的真实影子,为了喂养生活,他不得不扎紧了诗歌这张嘴。
生活是可爱的也是严酷的,生活的冷是需要辛劳去温暖的。他算计着怎样把煤面儿做成煤球,为了节省,他由正房般到厢房,豢养着火苗,这些细节打动着读者,很逼真很原生态的,自然烘烤着同情之心。
《蜗牛》呈现的是诗人外出打工的另一种生活。《蜗牛》这个意象的扑捉和运用,突出了行程途中的状态。艰难 等待 和不被注意和行动的慢 。尽在不言中。令人联想种种情态。交通的,经济的 季节的 人为的 因素的阻碍捆扰和无奈。蜗牛的行程,取决于选择坐火车,行李的超重又缘于经济的考虑,诗人出入夜上海的棚户区,自然联想到旧上海的青洪帮,警棍 拜帖子 等事情,这些陌生化的遭遇,成就了这手诗歌。很有代表性,它反映了外出打工人员生活的辛酸和血泪,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深切的同情。蜗牛的意象的选取和运用,避免了直白的散文化叙述,自然使诗歌更凝练 有意味,同时也充满了历史感。
《霍尔果斯的落日》也是诗人一次偶然的际遇之作。如
其实这个时候我已躺在被窝里
慢慢冬夜我想起了暖洋洋的 日头
仍然挂在霍尔果斯的上空
京东小镇的 火炕上 我纳闷儿
日头为何到了新疆就懒得走了呢
是不是像我笑时候从井里提水
将绳子系了很多的 扣子拔一截歇一截
那个日头在哈密歇一截
在昌吉歇一截在奎屯歇一截 在伊宁歇一截
到了霍尔果斯可能要伸个懒腰
日头落下去了一天才过去
我的水桶刚刚提上来
这诗抓人的眼球,让人放不下,烙了印象非常有特点。提水和落日的相似,由此到彼达到了天人合一。你不能不为之叫好。欣然一呼!
诗歌读来有陌生化的感觉。他把这种新鲜的感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巧妙结合起来,呈现了另一种新疆的风貌。用从井里拔水的动作形象地再现了霍尔果斯的落日,读来非常亲切想象耐人寻味。
他的诗是讲究意象讲究技巧的,但又不是硬性的操作,一切都是很自然的,《节省着过》明明是说这个冬天很冷,却说成是比煤价还冷,煤价会冷吗,我说会。因为它也有体温,它很贵,不讲人情隐性地秃现一种物质的冷,叫醒火苗,火苗能叫醒吗,我说能,火苗就像他的孩子,早早地睡下了,这个叫醒使用得非常合情合理。
〈白菜顶着雪〉场景的勾画 和动态的把握,意象的营造鲜活,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大白菜成熟了,眼看就要下雪了,而说缓慢了一场雪的行程,不说白菜捂在地里,人犯愁,心理难受,偏偏说是让迟到的冬天憋屈,语言的运用是有技巧的。味道越调越浓。不说白菜卖不出去,菜农着急,而说白菜价格由一毛 到九分 七分以至四分的降,价格一天比一天堵得慌,生活的现场感和内心的矛盾冲突,完全是真实的再现,没有一丝做作,就是白话口语,像和你唠嗑一样实惠,这语言又是鲜活的诗意的。我想农民兄弟是完全看得懂的,喜欢的。诗的第二节,更把这种生活场景心态深化了。诗歌传达了一种生活经验,果然,一场大雪下来了,封盖了田野。人们只好听天由命,无可奈何。索性暂时放下贮藏 收获 和期盼,人们涌向田野,既是情感的自然需要 ,也扩展了诗意的空间。形成了动静结合对比突出了叹息的白。诗中的细节起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决不是一个村庄的农事,而是整个乡村生活的缩影。
2011.11.4
《白菜顶着雪》
很想知道成熟的忧伤,是不是缓慢了一场雪的行程
在京东在玉田县独树村
大白菜让迟到的冬天一天天憋屈
憋屈成一毛二,九分 七分五分 四分
价格一天比一天堵得慌
仅仅屈从于一场大雪的覆盖吧
且放下挖了一半儿的菜窖放下草袋 放下秤砣
舍弃比贮藏更加无药可医
人们涌向田野看白菜顶着雪
被窒息 遮掩 扭曲的腰身有时也会挣脱一下
越挣脱 那炫目的白
越不是医生叹息 在博客上已经学习,再来欣赏! 尚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