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j.xlkf.cn/《北京诗人》新论坛

北京诗人论坛(旧址)'s Archiver

巴芒 发表于 2012-1-20 19:45

朴实的美----浅评风吹的方向的组诗《一个老人》

《一位老人》
               文/风吹的方向

你说,顺着曾经的脚印
很想四处走走,听听鸟鸣

晒晒发虚的身子
一根拐杖能走多远

老树发出叹息声,他一定还记得你
只是身材变矮了

《一杯水》

当风吹灭了内心的波澜
所有的快乐和伤痛
在杯中逐一沉淀

此刻 你坐在夕阳下
托着杯子
像一朵安静的浪花

《一群蚂蚁》

夜晚安静
雪地上还有无数黑瘦的身影
一直在忙碌着

他们大多操着异乡的口音
寒风中用手捂紧胸口,脚步跌跌撞撞
不断传来沉重的叹息声

我猜不出,他们是从故乡来
还是回故乡去

       【评】:最开始读这组诗时,心里“咯噔”一下,我想,这是诗人想要的效果,因为这样,诗人的诗歌可以说是成功了。关于这组诗,我一直想说点什么。不说,总觉有什么东西在喉咙里,不吐不快。

     这组诗,语言朴实无华,短小,作者就像坐在我的面前,缓缓地向我诉说着什么,话语并不多。更像一滴不起眼的雨露,阳光升起时,反射的光,却足以打亮我的眼睛。

     《一位老人》,“顺着曾经的脚印/很想四处走走,听听鸟鸣/晒晒发虚的身子”,这样一幅油画场景,他甚至能让我想起罗中立那副著名的画,老人,确实老了,任何人都难以抵抗光阴抽走最美好的岁月。“一根拐杖能走多远?”这一句张得无限开。诗人在问,我也在问。作为人,作为人的拐杖能走多远?人这短短的一生能走多远?“老树发出叹息声”,老树的叹息何尝不是人的叹息呢。老树是有人情味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他一定记得你/只是,身材变矮了”!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悲悯!生命的结局迟早都要到来,生命的结果到最后都只是一声叹息吗?我们在亲人的笑声中啼哭而来,在亲人的啼哭中悄然而去,在来来去去的往返里,中间的过程何去何从都已不重要,这种思考和境界,不懂“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人,是难以体会的。

      《一杯水》,照出一种人生的彻悟程度。“当风吹灭了内心的波澜/所有的快乐和伤痛/在杯中逐一沉淀”,“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程垓词),愁多怨极,尘世烟雨,可能只要一阵风,吹走那些无休无止的争斗和欲望。原来这些,都是水中沉淀下来的沙尘。“此刻,坐在夕阳下/托着杯子/像一朵安静的浪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大彻大悟之后,只留生命本真,多好!

     《一群蚂蚁》,其实说的就是我们自己。“夜晚安静/雪地上还有无数黑瘦的身影/一直在忙碌着//他们大多操着异乡的口音”,请不要被作者小小的手段蒙蔽,其实,我们都是异乡人,人类几千年的迁徙,还存留在原处的原住民还有几何?实际上诗人的纠结不在于此,也就是说他并非要用这个来夺取我们的眼光,他有更大的天地,果不其然,“寒风中紧捂胸口,脚步跌跌撞撞”,在地理和心理上的迁徙、挣扎抑或奋斗里,人的一生走得何其艰难!“我猜不出,他们是从故乡来/还是回故乡去”,这是“我从哪儿来,将到哪儿去”式的问话,没有答案,只有思索,不尽的思索。人的着落点在哪里?灵魂的着落点在哪里?哲人在问,诗人在问,凡夫俗子的我们不禁也要问。

     这组诗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它可能满足了我们对于现实或者时代的一种窥视欲。它算不上什么妙句箴言,但有一种原始而且未加修饰的真实感,欲揭还挡,欲露还遮,但这正像水和船,船有一半永远是在水面以下的,只要暗示给我们就够了,不可以也不必全说出来。这真是一种微妙的体验。

    一首好的诗歌,它不需要堆积如山的词汇,不需要多少繁复的意象,只要能让读他的人能动心,有所得,就够了。

    不是吗?

雪馨 发表于 2012-1-27 18:23

再学习方向的好诗和巴芒的精彩点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